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副总干事邹刺勇在2025建材行业碳减排国际论坛上的致辞
2025建材行业碳减排国际论坛上的致辞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副总干事 邹刺勇
2025年7月23日
尊敬的阎晓峰会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荣幸能够在本届建材行业碳减排国际论坛上致开幕辞。首先,我谨向论坛的主办方以及所有为共同目标和愿望齐聚一堂的与会者,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钢铁、水泥和混凝土合计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4%至16%,约占工业排放总量的一半。这些材料是现代生活的基础,对于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要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就必须显著降低这些行业的排放,到2030年减少30%,到本世纪中叶减少90%。作为占全球水泥和混凝土产量50%的国家,中国在这些供应链的全球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这场转型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我们要将全球变暖控制在《巴黎协定》所设定的1.5℃以内,就必须在全球经济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那些最难减排的行业,实现迅速而深远的减排。因此,建材行业既是重大挑战所在,也是巨大的机遇所在。
这一转型要求我们在2030年前实现近零排放技术的商业化与应用,并在此后迅速向全球推广。这同样需要巨额投资——仅钢铁行业每年就预计需要1700亿至2000亿美元,水泥行业的需求预计更高。要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和行业层面的坚强领导至关重要,以推动创新并实现规模化。
中国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推动建材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展现出的领导力令人钦佩。尤其是“六零工厂”的提出,正推动着国内产业的深度转型,并为全球清洁技术发展作出贡献。“六零工厂”建设不仅是创新的催化剂,也是行业整体行动如何与全球气候目标保持一致、并提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可推广解决方案的生动范例。
基于这些努力,未来的发展路径取决于我们如何共同把握深度脱碳的关键途径,包括技术创新、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全球供应链的绿色化。要实现这些转变,构建有针对性的市场化转型至关重要。其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就是绿色公共采购,它可以传递明确的需求信号,降低投资风险,加快低碳材料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公共和私营部门的采购合计占全球建材需求的很大份额。事实上,公共采购本身就约占全球建筑收入的25%,主要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实现。作为重要且有影响力的买方,公共机构完全有潜力传递清晰、长期的市场需求信号,从而促进可持续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气候适应型建材的普及。
通过发挥这种购买力,政府和行业能够推动市场转型——刺激创新,创造低排放和近零排放材料的需求,并向生产者发出明确而可信的信号。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市场已经形成并将长期存在。
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我们正在帮助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创造这样的有利条件。通过清洁能源部长级工业深度脱碳倡议(IDDI)等项目,我们正与各国政府合作,推动低碳钢铁和水泥标准的统一,并实施绿色公共采购政策。这些努力对于塑造新一代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并使行业战略与《巴黎协定》的目标保持一致,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人工智能、数字化、低排放氢能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将在行业脱碳中发挥核心作用。现有的其他方案,如生产电气化、低碳胶凝材料以及可持续燃料,也需要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才能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中得到快速推广。
然而,投资条件必须要得到改善,尤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清洁能源项目的融资成本是发达国家的两到三倍。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三个关键因素:
首先,制定明确的长期目标和持续的政府承诺;
其次,在技术开发和许可方面加强国际合作,以降低成本和风险;
第三,建立全球和国家层面的市场框架,以支持脱碳技术的快速部署。
通过技术合作和政策对话,我们正在帮助降低工业投资风险,提升能力建设,并推动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工业发展。同时,我们也在支持发展中经济体本土化制定脱碳路径,确保没有国家被落下。
前方的道路充满机遇。建材行业的脱碳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重新定义工业竞争力、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并为气候适应型全球经济奠定基础的重要契机。
让我们以雄心壮志、真诚合作和切实行动,共同迎接这一挑战。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